结课汇报《综合材料与表现》

·课程介绍

 《综合材料与表现》课程是绘画专业中国画方向三年级下学期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以材料为主体,尝试多种材料表达的维度,以个体经验与史学认知为基础,拓展艺术表达的新可能。课程形式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讲授通过多媒体讲授、讨论等方式,了解艺术史中材料的运用、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艺术中,不同材料的语言特点与观念意义;分组或各别讨论创作方案。实践教学分析材料的特征及语言表达的可能性;鼓励学生选择绘画、装置、影像、综合材料、行为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课程成果以艺术作品形式呈现。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1熟悉材料的属性和综合材料艺术的知识体系;

       1.2认识综合材料艺术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2.1了解和掌握材料的视觉特征;

       2.2能够运用材料表达一定的观念;

       2.3能够通过综合材料与表现课程,丰富自身艺术的表达维度。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

       3.1通过对材料与方法的择取和实践,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语言表达;

       3.2拓展自身艺术系统的语言向度,为自身艺术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表达可能。

·结课作品展示

 杨鑫屿《黄流叠岁》

  深浅交织的棕褐、灰白,拟黄河河道泥沙交融、水流奔涌的形态,斑驳肌理如岁月蚀刻的河床,唤起对黄河古老风貌的联想。采用撞色技法,不同色调层次象征黄河历史积淀,从泥沙的厚重到水流的灵动,传递黄河承载的古韵,它是文明起源的见证者,孕育千年文化。以抽象又具质感的表达,让观者透过视觉冲击,感受黄河雄浑沧桑,唤起对黄河古韵的敬畏与眷恋,借艺术之笔,将黄河流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凝于这一方画布,诉说黄河承载的古老故事与永恒生命力。

吴梦雪《纹》

  文化传承的瑰宝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出土过一件件绘有鱼纹的彩陶罐。它们或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灵动鱼形,或用抽象的符号传达着神秘意蕴。以彩陶罐为灵感,对其中鱼纹元素进行拼贴处理,大大小小不同的鱼纹,形态各异。古由今而用,感受到黄河古人的智慧与艺术结晶。

 

焦申浩《黄河两岸》

通过色彩、材质和文字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黄河两岸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氛围。棕色的涂抹像是历史的印记,黄河文化的流淌,而书法文字则象征着文化的传承,整体给人一种深沉、厚重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感觉。

孙瑛《生命之堤》

  黄河——这条中华文明母亲河磅礴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精神的深刻感悟。通过综合材料的独特表现力,捕捉黄河激流与岸边磐石永恒角力的瞬间,并赋予其象征生命韧性的深层意涵。色彩的交融与流淌轨迹本身即具有强大的动感和不确定性,生动再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视觉冲击。“生命之堤”不仅指涉那由纸张构筑、抵御洪流的物质堤岸,更深层意指黄河本身所承载的、历经冲刷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如磐石般屹立的坚韧精神。揉纸的“刚”与泼彩的“柔”、岩石的“静”与浪花的“动”,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力量、抗争与永恒的生命赞歌。

乔龙九《陶语黄河》

  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为核心意象,通过泼彩、泥土肌理塑造等综合材料技法,再现六千年前先民的造物智慧与黄河文明的厚重底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让彩陶艺术跨越时空,以当代艺术语言诠释华夏文明基因中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永恒追求。

 刘鑫妍《奔腾不息》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有孕育着我们所有人,其有着悠久的历史,黄河不管经历了多少年还是经久不息。整幅作品是以泼彩为主,适量的盐作为肌理。主要是表现黄河中下游地段,有山有水有绿植,近几年提倡保护黄河周围的环境,保护母亲河绿植也是必不可少的,黄河的本不完全是清澈的,所以以黄色我基调,撒上盐作为颗粒。治理黄河,人人有责!

孔惠惠《飞瀑》

  表现出黄河水奔腾不息的历史与文明,作品中以墨打底,表现出黄河磅礴雄厚的气势与不屈的精神,画面中墨色有浓有淡,也体现了黄河的潇洒不羁。 画面中间是用揉皱的书法纸混合明胶水一起粘在宣纸上,以表现出黄河泥沙的沉积,上面的书法字用来表现黄河千年来的文明。最上面的是蛤粉,以水流的形式表现出来,代表黄河之水天上来,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

·课堂练习

拼贴练习

现状模写

·指导教师

 刘凡铭、女,讲师、三级美术师。硕士毕业于云南大学,师从胡伟、杨鹏教授。2019年,结业于中国国画画院胡伟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室。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总结与展望

 《综合材料与表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理解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能够学习如何将这些材料运用到艺术设计、建筑、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中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未来的《综合材料与表现》课程将更加注重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的交叉融合。我们计划引入更多前沿的材料科学知识,如智能材料、生物材料等,以及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应用。

  总之,《综合材料与表现》课程将继续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领域人才的需求。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文创商学院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招生咨询:0531-88766666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